三尺讲台
教学管理 教改教研 教师培训 学科活动 语言文字宣传
第一次读书分享:《活着》读后感---谢楚卓
发布时间:2018.12.20

《活着》是一部由余华创作的现实主义小说,余华也曾多次谈到这部作品的写作动机,他是这样说的:“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些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

《活着》讲述的是福贵的人生故事。以时代划分,福贵的故事可以分为民国时代的福贵故事和共和国时代的福贵故事;站在福贵自身的角度,则可以分为作为纨绔子弟的福贵故事和作为坚韧的父亲的福贵的故事。显然,余华是有意将所有的苦难加诸于福贵。破产的痛苦、丧父的痛苦、被抓壮丁妻离子散的痛苦、丧母的痛苦、战场上死亡的痛苦、妻儿因天灾人祸离世的痛苦、孤独的痛苦……贤良而含辛茹苦的妻子、懂事而忍辱负重的儿女、善良而豪爽厚道的女婿,所有这些被苦难折磨得痛苦不堪的人,无一不是善良的弱者。

但正如余华所言,人的体验和欲望还有想象和理解,会取消所有不同的界限,会让一个人从他人的经历里感受到自己的命运,就像是在不同的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苦难叙述不是目的,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得更多的是人类承担苦难的品性。既然苦难已无法避免,那么在苦难之下的是什么?是乐观,是承担,是以乐观的姿态承担不可抗拒的苦难。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包含着无限的力量。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它也回答了一个问题: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所以,不管遭受怎样的苦难,人都应该活着,并且,对这个世界给予苦难的世界心存善意。             



地址:岳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康王乡新华社区-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京港澳高速路连接线3公里处、南翔万商旁)

联系电话:0730-8061333      

Copyright © 2010-2017 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 湘ICP备18022682号 技术支持:连线科技

官方二维码